欢迎光临
潘前成的自媒体

秋霞火锅底料,正宗重庆味道

pqc108阅读(172)

秋霞火锅底料源自重庆,选用当地优质原料,经过传统工艺精心熬制,麻辣鲜香,口感醇厚,让你每一口都能感受到重庆的热情与火辣!#重庆特产#秋霞火锅底料#美食推荐

卫龙魔芋爽,辣就爽翻天!

pqc108阅读(137)

卫龙魔芋爽, 一口下去,Q弹爽滑,辣味十足,瞬间激活你的味蕾!精选优质魔芋, 低卡低脂,好吃不怕胖,放肆吃无负担!#卫龙魔芋爽 #低卡零食 #解馋神器

我的妈妈

pqc108阅读(736)

好久没有更新文章了,今天得闲说两句。

从8月离职,回家,然后和朋友几个一起创业,事情简直不要太多。

所遇之事,没有事是易与的。

妈妈身体不好,78月份,医院出出进进换了好几家,据医生说,老妈这身体情况,没有什么很好的办法,只能听天由命。

记得刚听到这话的那会,感觉天旋地转,不敢想象以后没有妈陪在身边的日子。

妈这些年走过来,按她自己的话说,就是劳苦命。

此话不假,老妈辛辛苦苦把我们兄弟姐妹仨带大真的不容易。

小时候妈开过饭馆,想想那会帮忙洗碗的时候,这一堆那一堆的,感觉自己在碗筷的海洋里,怎么洗都洗不完。

妈也就是那时候积累的病根,早上34点起来,晚上做到12点或是更晚,一直持续做了10多年。

年轻的时候,妈是村里的美人,村里逢人都说她又漂亮又能干,这些人里边夸奖的有,嫉妒的也有。

回想一下,没有发现病情之前,妈真的不显老,与她同龄的好些都满头白发了,她看着却和四十来岁的妇人一样。

我妈典型的农村妇女,读过高中,勤劳能干,家中的大小事都是她一手操办,做事干练,脑瓜子转的又快,擅长与人沟通。

妈最大的缺点,性子急,脾气大,年纪越大越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。

嘴上是真的不饶人,越是亲近的人越怼的厉害,只是刀子嘴豆腐心。

特别是现在养病期间,我们说错话或是做错事就容易激起她的情绪,骂的话是真的难听。

无所谓了,我们尽量不和妈起争执。

唉,只要妈身体能养好,怎么怼我们,我们也认。

老妈,儿子希望你身体健健康康,百事无忧。

思绪有点乱,想啥就说啥,就这样吧,下次说说工作上的事。

端午节由来

pqc108阅读(830)

公元前278年,秦军攻破楚国京都。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,心如刀割,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,于五月五日,在写下了绝笔作《怀沙》之后,抱石投汨罗江身死,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。传说屈原死后,楚国百姓哀痛异常,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。渔夫们划起船只,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。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、鸡蛋等食物,“扑通、扑通”地丢进江里,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,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。人们见后纷纷仿效。
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,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,以免伤害屈大夫。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,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,外缠彩丝,发展成粽子。以后,在每年的五月初五,就有了龙舟竞渡、吃粽子、喝雄黄酒的风俗;以此来纪念诗人屈原。
“端午节”也称“端阳节”、“午日节”、“五月节”。据说是由春秋时期楚王与伍子胥之间的故事演变而来。据《史记》记载,屈原于五月五日投汨罗江而死,楚人哀之,每至此日以竹筒贮米投水祭之。后来人们将竹改为蒲,以表悼念。又因为五月初五也是诗人屈原的忌日;便逐渐成了一个节日。
自汉代以来,端午节一直是中国十分盛行的传统节日。在南方各地包括台湾,每年农历五月初五都要举行赛龙舟比赛。这一习俗各地区略有差异。根据《夏小正》记载:“五月五日也。”即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。

健身日记(一)

pqc108阅读(838)

以前总觉得自己太瘦了,希望长胖。

自来重庆后,身材日渐丰硕。

愿望倒是实现了,烦恼也随之而来。

大肚子,胖得裤腰带都快绑不住了。

减肥迫在眉睫!

3月27日开始健身

每天半小时,健身项目如下:

俯卧撑20个,仰卧起坐20个,深蹲30个,平板支撑10分钟。

现已坚持了两天,身体暂无明显效果。

精神上倒是神清气爽,感觉上清瘦不少。

愿老妈健康快乐

pqc108阅读(931)

最近情绪不佳,

因为老妈的身体。

自她做完胃切除手术,已过去几年。

身体还好,就是情绪上有点不对,易怒易暴,稍有不顺心就怼人。

希望老妈能调整好自己的脾气,度过难关。

 

孩子玩手机瘾大怎么办?

pqc108阅读(666)

最近,老婆因为丫头玩手机上瘾的事情,

心力交瘁。

不想得罪丫头,又没什么解决办法。

无奈至极。

——————–

手机诱惑之大,就连成年人也难以抵御,

更何况心智尚未成熟的孩子。

明明只想找资料,不自觉便刷起了朋友圈;

明明想看5分钟,眨眼已经过了2小时……

手机成瘾就像一个无底黑洞,

在不知不觉中就吞噬了我们的时间。

比这更可怕的是:

手机成瘾还侵蚀孩子的大脑、改变孩子的思维、破坏孩子的习惯……

沉迷手机的孩子,会发生这4个变化

1、手机成瘾,孩子大脑变“萎缩”

儿童行为学家迪米特里·克里斯塔基斯研究发现,

上瘾大脑与健康大脑,在结构上有着明显的区别。

健康大脑,外观饱满,纹路清晰;

上瘾大脑,萎缩得像是一颗干枯的核桃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克里斯塔基斯表示:

每天接受不同的刺激,孩子才能发展出一个健康的大脑。

作家伊丽莎白·基尔比也在《限屏教育》书中写道:

从出生到5岁,

孩子的大脑神经元建立了大量的连接和神经通路,速度是5岁以后的两倍。

现实生活中有着丰富的信息:

用眼睛看到苹果颜色,用小手摸到苹果触感,

用鼻子闻到苹果气味,用嘴巴尝到苹果味道。

手机的出现,简化了孩子感受世界的方式,

点一点或滑一滑就可以摘到苹果。

一旦孩子习惯被抽象简化的信息,

他就会对真正的三维世界失去兴趣,对丰富的信息不敏感。

大脑得不到足够的感官刺激,结构和功能也会发生负面变化。

最终导致孩子的认知能力、想象力、思维能力等等,都明显落后于普通孩子。

2、手机成瘾,孩子变得不爱思考

知乎上有人说:

“我原来非常喜欢读书,专业性很强的书都看得进去。短视频最火的那一个月,我连爽文小说都看不下去了。”

电子产品最大的特点是快反馈,点一下手机,

内容、图片、信息、声音就会自动灌输到大脑里去。

一旦孩子付出较低的成本就能获得满足,

他就会习惯简单直白的互动,

他就没有精力去深度思考。

伊丽莎白·基尔比在《限屏教育》告诉我们的则更可怕 :

5岁以后,神经演化出一种修剪机制,

原则就是有用的就留着,没用的就修剪掉。

等孩子长大,需要解决复杂问题的时候,

我们会发现:

沉迷手机的孩子大脑反应慢,对情绪没有感知,因为那些很少用到的神经早被大脑“修剪”了。

3、手机成瘾,孩子做事更没耐心

作家亚当·奥尔特在《欲罢不能:刷屏时代如何摆脱行为上瘾》,

讲了一个有意思的案例。

一个五六个月的婴儿在翻电子杂志,

轻轻一划,杂志就“哗啦”翻页。

婴儿乐得手舞足蹈。

接下来,她父母拿来一本真正的杂志给婴儿翻。

结果,婴儿怎么用力也翻不动杂志,

怎么滑动也不出来“哗啦”的声音。

她生气地把杂志扔到一边。

这个案例说明了,

过早接触手机带给孩子一种错误的认知:

所有事物是点一下就马上有的。

这样的认知,

会让孩子很难接受现实生活中慢的事情,

长期以往他会变得急躁、没有耐心。

4、手机成瘾,孩子真实的朋友减少

不知道什么时候起,

评论、点赞,成为朋友之间最常用的交流方式。

利用人的社交本能,

让用户陷入一种被看到、被喜欢的渴望,

是手机软件抢夺注意力的手段之一。

但过度沉迷手机,孩子会丧失探索真实世界的欲望。

手机为孩子提供了方便快捷的交流方式,

也让孩子失去了更多直面交流的机会。

有多少孩子,在网络世界能言善辩,好友成群,回到现实却少言寡语,不善交际。

一项研究点出了问题的关键:

过多的屏幕时间会阻碍语言、社会和情感的发展,可能会影响到孩子的观察力、同理心、认识自己的方式及人际关系。

还有的孩子因为对手机的依赖,

让手机占据了生活的大部分空间,甚至忽略了身边的人和事。

帮助孩子避免上瘾,父母能做什么?

手机是现代生活的基本工具,

让孩子绝对远离手机,是不现实的。

如何合理使用手机,避免孩子被手机控制,

才是家长不得不思考的难题。

1、正视当下问题

家长需要达成一个共识:

不是孩子定力不够,而是“对手”太厉害。

纪录片《智能陷阱》采访了许多互联网产品核心技术人员,

他们表示:

互联网产品就是以让人上瘾为目的设计的。

从20世纪50年代至今,

计算机的处理能力增长了亿万倍。

相比之下,人类大脑生理机制的进化,几乎为零。

更何况,强大的算法背后,

还有押注重金的互联网巨头、全世界最聪明的设计师、了解儿童心理的教育专家……

人道技术中心创始人Tristan做过一个比喻,

就像赌城里的老虎机,

表面看用户在有意识地刷手机,

实际上所有的动作都是在诱导下进行的。

当孩子拿起手机的那一刻起,就注定了:

这是一场不公平的博弈。

2、学会善用手机

如果无法战胜一件事,

最好的方法是跟它和平相处。

《智能陷阱》给出了一些建议,

让手机成为孩子的学习工具,而不是娱乐产品。

比如:卸载不重要的软件、将容易上瘾的软件移除主页面、关掉不必要软件的通知消息等等。

很多软件都有“儿童模式”,比如设置使用时间段、时长等等,也会对避免孩子沉迷起到了不错的效果。

3、约束孩子的“屏幕时间”

我们还可以参考一些科技巨头的做法。

《连线》杂志前主编克里斯.安德森:

禁止孩子们在卧室使用电子产品;

苹果创始人乔布斯规定孩子们:

上学日的晚上和吃饭时间,禁止使用手机。

对于电子产品的使用,美国儿科学会给出了如下建议:

1岁半以前,不要使用任何电子产品;

1岁半至2岁,可选择一些优质的内容,同时,家长和孩子一起观看;

2岁至5岁,每天对着屏幕的时间不要超过1小时;

家长还可以与孩子共同协商制定规则,全家人都要严格执行。

4、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

脑科学家洪兰建议家长:

当孩子的阅读习惯和兴趣被培养好后,

再接触动态的电子屏才好。

很多孩子开始接触手机,并逐渐沉迷,

很大的原因是现实世界没有吸引自己的事情。

每多一种爱好,

孩子就多一种从手机中转移注意力的方式。

5、父母以身作则很重要

孩子是踩着父母的足迹一步步长大的,

每一位父母都需要做好孩子的“引路人”。

网络上流传一张图片:

孩子身上的每一个不良习惯,

几乎都能在父母行为中找到根源;

而好习惯的养成,

皆来自于对父母行为举止的微妙模仿。

如果父母在家整日手机不离手,

孩子自然沉迷手机不能自拔;

如果父母经常捧着一本书看,

孩子也会养成每天阅读的好习惯。

如果我们想要孩子更好成长,首先自己就要成为那样的人。

作家茨威格说:

“命运所赠送的礼物,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。”

我们一起想想孩子开始如何接触到手机的?

孩子不想吃饭,“边看动画片边吃饭。”

孩子想要玩具,“不买就给你看短视频。”

孩子要出去玩,“我没时间,给你玩会儿手机。”

——————–

可教育孩子太累、工作太忙,都不该是我们把孩子扔给手机的理由。

孩子对父母是天然依赖的,

手机的吸引力再强,也强不过父母的陪伴。

在孩子还愿意跟你亲近的时候,

帮助孩子养出健康的习惯吧。

毕竟,父母的有效期很短,只有10年,

不要因为一时的偷懒,造就孩子一生的遗憾。

酒水物流真是太难了

pqc108阅读(776)

这两天因为快递的问题,头疼。

酒水行业物流真的是老大难问题,

既要快速高效,又要性价比高,还要保障服务质量。

这样的物流公司很难找。

我们现在的订单频繁出现问题,

要么破损严重,

要么物流时间太长,

要么发错货,

要么送货员态度恶劣,

要么出问题找不到客服解决,

总之,一堆的问题,处理都头疼。

说实话,真心不想和现在的物流公司合作。

问题太多,客户体验很不好。

盲人按摩初体验

pqc108阅读(850)

前段时间老婆给了我一张药店的盲人按摩体验券,

昨天,有幸去体验了下,还不错。

药店离得很近,走几步就到了。

初次见面,对按摩师傅印象不是很好。

按摩师,男,三十左右,偏胖,样子很凶,看着不是好相处的那种。

由于第一次接触盲人按摩,内心难免有点忐忑,怕手法不好,服务态度差。

按摩之后发现,他手法不错,力度适中,人也挺能聊的,并没有表象那样不能近人。

按了将近一小时,从颈部、肩部、腰部、头部到手部、腿部,几乎都按到了。

我从趴着、侧躺、平躺、坐着到按摩结束,有一种经历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取得真经那种感觉。

师傅点穴很准,经常按着穴位然后问我麻不麻,酸不酸,能不麻不酸吗亲?!

聊天得知,按摩师傅重庆本地人,87年的,还算年轻,未婚。

问他什么时候结婚,他答:结个球的婚,压力太大,现在并不想考虑这些。

言谈中能感觉他是一个积极进取的人,祝福他以后的人生能够平安顺遂,心想事成。

感恩!

 

公司搬迁

pqc108阅读(786)

公司领导掐指一算,今天是个黄道吉日,适合乔迁。

我们几个人,从早上9点到11点,2个小时不到就搬完了,基本上都是一些办公电脑和资料啥的,真的快。

不禁感慨,自己去年搬家比这累多了,一大推东西,既杂且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