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光临
潘前成的自媒体

端午节由来

公元前278年,秦军攻破楚国京都。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,心如刀割,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,于五月五日,在写下了绝笔作《怀沙》之后,抱石投汨罗江身死,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。传说屈原死后,楚国百姓哀痛异常,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。渔夫们划起船只,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。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、鸡蛋等食物,“扑通、扑通”地丢进江里,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,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。人们见后纷纷仿效。
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,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,以免伤害屈大夫。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,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,外缠彩丝,发展成粽子。以后,在每年的五月初五,就有了龙舟竞渡、吃粽子、喝雄黄酒的风俗;以此来纪念诗人屈原。
“端午节”也称“端阳节”、“午日节”、“五月节”。据说是由春秋时期楚王与伍子胥之间的故事演变而来。据《史记》记载,屈原于五月五日投汨罗江而死,楚人哀之,每至此日以竹筒贮米投水祭之。后来人们将竹改为蒲,以表悼念。又因为五月初五也是诗人屈原的忌日;便逐渐成了一个节日。
自汉代以来,端午节一直是中国十分盛行的传统节日。在南方各地包括台湾,每年农历五月初五都要举行赛龙舟比赛。这一习俗各地区略有差异。根据《夏小正》记载:“五月五日也。”即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。

赞(2) 打赏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yimi » 端午节由来
分享到: 更多 (0)

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

非常感谢你的打赏,我们将继续给力更多优质内容,让我们一起创建更加美好的网络世界!

支付宝扫一扫打赏

微信扫一扫打赏